
在一个词语中,既含有n,又含有l的词语有:
男篮、读音nanlan。
女篮、读音nvlan。
女郎、读音nvlang。
岭南、读音lingnan。
林农、读音linnong。
来拿、读音laina。
拿来、读音nalai。
哪来、读音nalai。
绿泥、读音lvni。
农历、读音nongli。
老年、读音laonian。
辽宁读音liaoning。
脑力、读音naoli。
闹铃、读音naoling。
另外还有:
冷暖、理念、努力、能力、年龄、逆流、能来、老奶奶、刘姥姥等等。

《关雎》来自《诗经·国风·周南》。我们知道《诗经》内容分为风、雅、颂,其中这个“风”指的就是有地方色彩的诗篇。
《诗经》中的《国风》分为周南、召南、邶风、鄘风、卫风、王风、郑风、齐风、魏风、唐风、秦风、陈风、桧风、曹风、豳风,分别为不同地域的歌谣,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诗,大部分是东周时的诗,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,但是也有个别是贵族。
武王伐纣灭商之后,“天下”这个概念包含的疆域扩大,为加强统治,西周初期成王年幼时,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(今河南陕县)而治。召公留守周人老宅,周公到洛邑营建成周。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,统治东方诸侯。
周朝是真正的“封建”统治,“天下”被周天子分封成大大小小很多方国,而
周南
位于成周范围内,大致包括现在的洛阳、偃师、巩县、温县、沁阳、济源、孟津一带;
召国为周的畿内封国,是西周时诸侯国之一,召南在周南之西,包括陕西南部和湖北一部分;
邶风、鄘风、卫风都是当时的卫国民歌。卫国是周朝姬姓诸侯国,乃武王弟康叔的后裔所属方国,国都先后位于朝歌、楚丘、帝丘、野王,辖地范围大致为现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;
王风的王指的是“王畿之地”,即东周的直接统治区,和周南不同,更狭义的专指河洛盆地小面积区域。
郑风为郑国民歌,郑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姬姓伯爵诸侯国,东周之前的郑国是位于关中地区的畿内诸侯国,东周时迁到现在的河南中部;
齐风为齐国民歌,齐国是周代诸侯国,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一个重要诸侯国,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,疆域主要包括今山东省大部、河北省东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,始君为姜太公;
魏风为魏国民歌,魏国实际上有俩个,早期的魏国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诸侯国,最初国土为现在山西芮城县和陕西大荔县一带,后来被晋国灭掉了。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魏国再次出现;
唐风为晋国民歌,晋国是周代姬姓诸侯国,原名唐,领地在今山西省范围内;
秦风为秦国民歌,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嬴姓诸侯国。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,被封为伯爵诸侯,正式成为一方诸侯国。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。秦国先后在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,与西戎、义渠之间有通婚、结盟的关系,秦国崛起后,这些势力皆被并入秦国。
在战国后期秦国成为强国之前,在华夏各诸侯的鄙视链中秦国位于底层,为了证明自己的华夏正统,才有秦灵公祭黄帝之举。
同样位于鄙视链底层的还有楚国,这个后起之国长期被中原各诸侯无视,所以才会出现楚庄王问鼎之举。由于楚国特殊的狷狂“国风”,尤其是崇尚鬼神以及凤凰的文化,《诗经》中甚至都没有《楚风》;
陈风为陈国民歌,陈国是西周至春秋时代的一个妫姓诸侯国,乃舜之后裔。陈国辖地最大时大致包括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;
桧风为桧国民歌,桧国威周初建国时分封的妘姓诸侯国,传说是祝融的后裔,领地在今河南密县、新郑一带,西周末年被郑桓公所灭;
曹风为曹国民歌,曹国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姬姓伯爵诸侯国,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;
豳风为豳国民歌,豳国是周部落首领之一公刘的采邑,他的领地最初在今甘肃省庆城县、宁县一带,后迁至今陕西彬州,旬邑县西南一带。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chbkj.net/piaget/261942.html